联系我们Contact Us
你有任何问题,都可以通过电话或QQ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

0532-55766418

17753201218


新闻详情News Details位置:首页>新闻详情

千里投书托终身

发布者:青岛婚介   发布时间: 2015-03-02 19:46 

有这样一种偏见,以为到婚姻介绍所来登记的青年男女都是些没人要的“困难户”,被人挑剩下来的“憋脚货”。在一些人的眼里,介绍所似乎是个“收容所”。这是一种多么无知而又俗不可耐的偏见啊!事实怎么样呢?在来介绍所登记的青年中,有苦于无人关心而来的,有不善交际而来的,有因一心于事业使婚事担搁而来的,更多的则是由于情任而来的,内中不乏多才的男子、善良的姑娘。他们中有许多是出于对团组织的倍怪,将终身大事托付给组织,求得个谋事指导,以圈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。
有这样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,退休在家。膝下有个独生女儿,在一家仪器厂工作,她已到了该出嫁的年龄。但女儿舍不得婚后离双亲而去,两位老人更视她如掌上明珠,故欲找一个忠厚老实、品学兼优又能体贴老人的青年,既做女婿,又当儿子。以前,由于女儿生性腼腆,接触面有限而且双亲年事已高,徽助无力,佳婿难觅,因此很为心焦。姑娘论人品有人品,论相貌有相貌,各种条件颇好,因此,邻居也有不少热心人上门作媒。但老人和女儿都放心不下,昕说成立了婚姻介绍所,是组织出面办的,两位老人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,就带着女儿寻找而来,要求得到服务。介绍所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并当即让其女儿填写表格。老人高兴地说“感谢你们这些月下老人,不但为我们女儿牵线,还医好了我们多年来的必病。”
在“双名婚介”婚姻介绍所里,还流传着一段“千里投书托终身”的佳话呢。
一天,介绍所收到了一封寄自祖国边隆的来倍。寄信人姓沈,是一位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,携妻离沪,赴边疆支援建设的银行老职工。他有个女儿留在上海,现已踏上工作岗位。她身边除了一位自小相伴的年迈的老外婆,别无其他亲人。眼下,女儿己及待嫁之年,对蝇的蜡烟之事,父母十分担忧。他们既怕姑娘草率从事,又怕姑娘,事俩不着,而他们自己又远在边疆,“鞭长莫及”操不上心。当这位老沈同志在报上看到上海成立了“双名婚介”婚姻介绍所,专门关心青年恋爱婚姻的消息后,便满怀铺任和期待地写来了这封
“求援信”,拜托介绍所同志能代为尽父母之责,为其女儿养婿婚配。
收到这封千里来信,介绍所同志立即挂来信告知的地址,几经周折,多方联系,终于在一家医用孩藕厂找到了那位小沈姑娘。从此,姑娘就同“双名婚介”缮了亲,“双名婚介”的同志将她视作自己的家人,热心为勉选配,还帮助她树立正确的恋量姑娘也将“费年之友“的同志当作自己的民者,倾心相待,无话不谈,乐于昕从。不久姑娘同一位朴实、端庄的青年工人铺下了姻缘。此后, 还为他们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婚礼。从远道赶来的姑娘的父亲,望着女儿挽着自己心爱的郎君走来时,眼眶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。他紧紧握着介绍所同志的手说:“多谢你们的辛勤王作。想不到我一封信,了却了多年来的心事。今后在外地工作,可以更放心了。”
有这样一句成话,叫做“殊途同归”。在择偶婚配上,不也是如此吗?你有三姑六嫂为你热心作媒成婚,他俩青梅竹马一路顺风结成凤3富,我将终身托付组织给予关心。这些除了途径不同之外,没有什么本质之差,更无高低之分。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。婚姻介绍所的诞生,自有它存在的客观依据。从以上两桩事例中,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,介绍所对于小沈等两位姑娘的终身大事,解决起来是有其特殊功能的。而类似小沈那样缺少亲邻关心的青年男女,真不下几千几万呢?实不相瞒地告诉各位,在来介绍所登记的男女青年中,先进、模范有之,医生、护士有之,学生、教师有之、演员、编剧有之,还有工程师、研究生呢。如果您是大年龄的未婚男女,难道对这样的同志也不屑一顾吗?